会员中心 Insert title here

公告栏

国际原油: WTI 80.14 ↑0.42 布伦特 86.61 ↑0.22

当前位置:

9万项!国家电网专利累计拥有量连续10年央企第一

信息来源:金联创 2021-01-18 09:00:59
收藏 | 打印  

近年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精神,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凝聚科技创新强大引擎,着力解决制约电网安全和发展的重大技术难题,有力推动我国能源电力科技从跟跑向并跑、领跑的战略性转变。

据最新统计,截至2020年底,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累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85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9项,获得中国专利金奖11项;累计拥有专利超过9万项,专利申请量和累计拥有量连续10年排名央企第一,2020年发明专利累计拥有量居央企首位。

加大科研投入力度 聚力攻坚电网核心技术

2020年9月,由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牵头设计研制的高压直流电缆附件通过全部型式试验,这意味着公司在直流输电领域核心装备研发方面取得了又一重大突破,在掌握高压直流电缆材料技术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了高压直流电缆附件关键技术。

我国是全球第一大电缆制造国,但在高压电缆绝缘材料及附件等领域,却一直依赖进口、受制于人。在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直流输电技术研究所时任副所长庞辉看来,研究团队在高压直流电缆附件关键技术领域所取得的突破,是公司近年来集中力量攻坚电网核心技术、解决关键领域“卡脖子”问题的具体体现。

“过去,我们只能从国外进口直流电缆附件,如今已经完全可以自主研制。”庞辉说,新型直流电缆材料具有可回收、可降解等环保优势,但也极大增加了附件设计、工艺等难度,“为解决这一‘卡脖子’难题,研究团队在电缆材料配方及调控、附件设计及制造、电缆系统试验运维检测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开展攻关并取得突破,有力推动了我国高压电缆核心技术发展”。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如今已成为越来越多电网科技工作者的主攻方向。近年来,公司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积极培育产学研用一体的科技创新生态,在特高压输电、大电网运行控制、柔性直流输电技术、新能源并网、智能电网、高压电缆绝缘材料等领域取得众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引领世界电网技术发展的重大成果。

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公司组织推进“2020重大攻关计划”,完成特高压干式直流穿墙套管和首支国产特高压干式换流变阀侧套管样机研制和型式试验,成功研制高压直流电缆系统及绝缘材料,使我国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直流电缆材料制备、系统设计、制造与试验等核心技术。

一系列代表性的成果,是近年来公司大力攻坚电网核心技术的一个缩影。“十三五”时期,越来越多“硬科技”的突破,展现出公司在电网技术领域的“硬实力”。2016年至2020年,公司累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30项,获得中国专利奖金奖6项、银奖4项,获得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一等奖10项。

技术攻关仍在持续加力,未来,公司将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勇闯技术“无人区”,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强化科技成果应用 以示范工程引领电网发展

2020年12月30日,世界首个新能源远距离输送大通道——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全面建成投运。该工程每年可向华中地区输送400亿千瓦时清洁电能,将河南全社会用电量的1/8转化为绿电,被看作是我国发展先进输电技术,破解特大型新能源基地集约开发世界级难题的重要实践。

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的实践应用,为该工程贴上了“±800千伏、800万千瓦特高压直流样板工程”的标签。从首次进行新能源多机群与直流系统协同设计与控制,到成功研制国产化特高压直流穿墙套管及换流变阀侧套管,再到在世界上首次采用特高压换流站现场组装技术,全面攻克特高压换流站现场大规模组装技术和高海拔环境下制造工艺控制难题,在这条全长1563公里的特高压输电大通道中,处处体现着创新元素。

科技创新铸就重大工程,持续推动电网发展。以特高压工程为例,从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起,国家电网已累计投运“13交12直”特高压工程,形成以特高压和500(750)千伏电网为主网架,区域间交直流混联的电网格局。过去几年中,“特高压交流输电关键技术、成套设备及工程应用”“特高压±800kV直流输电工程”先后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准东—皖南±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更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送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

将目光转向河北张家口,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重大创新工程——张北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于2020年6月29日竣工投产。作为世界上首个具有网络特性的直流电网工程,该工程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均为国际首创,创造了12项世界第一,不仅有力推动了我国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创新发展,更为破解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世界级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

成千上万用电客户同样享受到了电网科技的发展成果。在海拔4000多米的青藏高原上,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腾跃“世界屋脊”,沿线38万农牧民的用电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在这项超高海拔、超大难度的输变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公司积极发挥科技创新作用,应用“海拉瓦”技术优化线路选线和变电站选址,开展高海拔沼泽地螺旋锚基础关键技术攻关确保工程顺利施工,最终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继青藏联网、川藏联网、藏中联网工程之后,在雪域高原架起了又一条造福社会民生的“电力天路”。

如今,一条条高科技含量的输电线路纵横神州大地,国家电网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电压等级最高、技术水平最先进的电网,并创造了全球特大电网最长安全运行纪录。

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充分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在去年9月召开的公司2020年科技创新大会上,来自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仿真中心的郭强,成为了首批“揭榜挂帅制”项目负责人,揭榜方向为“(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系统平衡支撑与运行控制研究”。

“我所揭榜的研究方向,没有先例可循,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揭榜挂帅制’恰恰赋予了项目负责人更大的自主权,根据研究情况对项目技术路线、经费使用进行自主调整,这更加符合基础前瞻项目研究的规律。”郭强说。

这是公司进一步深化科研机制改革、打破科技创新壁垒的重要之举。目前,公司正大力推进科研单位“去行政化”和科研管理模式改革,赋予科研单位在选人用人、科研立项、项目验收、经费调剂、薪酬分配、奖励激励等方面更大自主权,鼓励科研人才竞相成长、各尽其能。

在最大限度激发内部活力的同时,公司还坚持眼光向外,以开放合作的姿态汇聚更多科创力量。为加快形成产学研用一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公司与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建立了联合研究机构。同时,公司建成“国家级、公司级、各单位级”三级实验室体系,面向全社会开放100个实验室(包括19个国家级实验室),并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共建公司各级实验室。

公司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平台也已建立。2020年,职工创新成果孵化转化达200项,公司直属科研单位年度科技成果转化收入达6.5亿元,特高压换流阀、智能配电终端、安全芯片等一批专利技术的转化落地,有效提升了电网装备技术水平。

依托丰富的科技创新成果,公司形成了规划设计、投资运营、工程建设、装备制造、技术标准一体化“走出去”的国际合作模式。截至目前,公司累计主导编制国际标准84项,推动515项中国标准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用,显著提升了我国在国际电工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日益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和日趋成熟的成果转化机制,培养了越来越多优秀的科技创新人才。目前,公司共拥有国家级专家人才365名,两院院士7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3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8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5名。

在基层一线,公司同样坚持人才为本,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引导广大职工参加群众性创新活动。

近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印发决定,命名第三批100个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公司系统4个创新工作室获命名。这使公司拥有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的数量增加到了39个。如今,一群又一群善于思考、刻苦钻研的劳模工匠和技术骨干正大力发扬基层首创精神,集智创新、协同攻关,用越来越多的小发明解决工作中的大难题。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迈向新征程,公司将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大国重器”和“顶梁柱”作用,进一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推动我国能源电力科技自立自强,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国网力量。

责任编辑:常明月

金联创声明

· 凡本网内容注明出处为“金联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均属金联创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信息数据均来自可靠来源,但基于信息来源或第三方可能出现的人为或技术错误, 金联创不保证此等信息的准确性、适当性和完整性,以及因使用此等信息而导致的任何后果不负任何责任。

· 如因信息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

立即 下载
大数据智能决策终端

金联创APP
客户端免费下载
金联创公众号
jydgt315